油田化学

基于预配载技术实现码头物流降本增效策略的探

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集港装船概况

数字化为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变革,传统的后勤物资管理主要依赖手工和简单的数据录入,信息滞后且缺乏价值。随着管理要求的提升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集港装船涵盖的业务地点可大致分为海上平台、油田基地及内外部承包商、基地码头等类型,按照业务内容(如图1所示)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物资准备、集港,码头装卸,船舶运输,平台现场作业。其中物资准备、集港,码头装卸在日常作业中频繁出现预估数量和尺寸与实际偏差现象,特别是物资体积经常超过船舶承载空间,是影响现场作业效率的关键环节。

图1 后勤物资物流服务业务内容示意图

二、后勤物资集港装船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后勤物资集港装船存在下述局限性。

(一)船舶装载的管理模式方面

关于件杂货物资配载,现有信息系统主要关注了船舶装卸物资的吊次与重量,对船舶装载物资的预配载情况及实际装载情况并没有涉及,船舶装载的物资也是根据平台物资需求和内外部承包商的送货请求进行安排。由于港口不能预先获知船舶的装载情况,所以经常出现因为船舶装载不下造成的返工和沟通情况,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重复装载和沟通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件杂货尺寸、规格、包装标准不统一;②不能提前模拟装载,经常出现货物装载不下的情况;③货物装不下时需要协调各平台及作业现场,易造成作业停滞、设备人员停工等待和货物的重复装载,造成人工和时间的浪费;④货物与载具的实际装载情况海上平台人员无法准确获知,易造成平台货物反复吊装,造成人工和时间的浪费,并增加安全隐患。

(二)工作方式方面

目前,后勤保障基地业务线下流程多、人工节点多,工作方式传统,多采用纸质、Excel文件方式管理,电话、邮件、传真、单边带等方式沟通较为普遍,造成了业务效率不高,人工操作耗时长,管理时效性有待提升,业务数据的准确性较难保证。对相关物资资源只能实现静态管理,缺少对资源实时状态的采集工具、可视化展示工具和交互手段。无法将服务支持资源与生产结合进行动态管理,妨碍进一步整合资源,无法提高资源调配合理性以及服务支持资源利用率,难以降低生产成本[1]。

三、基于预配载技术的策略分析

通过对上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梳理,可以发现货物的重复装载和传统、落后的沟通方式,为现场带来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及器具的浪费。对物资包装标准进行统一并结合可视化方式等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现场船舶装载水平的提升,高效支持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等业务的新模式。

(一)统一包装标准

虽然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所需物资规格不一,但仍需尽最大可能将承载物资进行标准化封装,例如:采用适合尺寸的集装箱,将小件物资装入集装箱中;将不能装箱的不规则物资、大件物资进行模拟仿真,提高物资与船舶承载匹配度。

(二)通过船舶可视化预配载功能,减少现场重复工作

有效实现船舶装载可视化、可预估化管理的现实要求。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发生由于物资请求数量多且船舶载量有限,出现运输供不应求、货物重复装载的情况。通过可视化船舶模拟配载系统(如图2所示),可以在实际物资运输到码头前进行船舶的预配载,提高对船舶的精细化管理,将船舶配载问题前置化,提高装载的一次成功率,降低因为货物反复装载、多次沟通造成的成本浪费,减少物资配送的工作量,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2]。

图2 船舶预配载示意图

(三)通过协同技术提升业务操作效率

根据业务需要,让海上平台方、内外部承包商、服务提供商参与到物资运输流程的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来,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实现相关业务的协同工作,提高物资运输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促进物资运行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成本最优化。

四、预配载系统的功能与实现

预配载系统由基础数据管理、甲方协同门户和预配载系统组成。平台和业务人员通过协同平台录入需要配载的物资,库房根据物资的实际情况打包、装箱,最后由船舶配载组统一完成配载。系统提供自动配载和手工配载两种模式,系统内嵌规则引擎,可以根据规则自动校验配载的合法性。

上一篇:浅述油田钻井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