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
《油田化学》2006~2010年载文被引分析
我国油田化学科学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起步,80年代以后,在原石油部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与石油部外力量大力协作,已有很大进步。目前已有了一批油田化学专业队伍,技术力量较强,每年完成较多的各种现场作业。
“油田化学”术语来自美国,在中国石油界定义为“油田化学是利用化学剂或化学方法解决石油勘探开发、储运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与技术”[1]。目前这一定义的表述为: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钻井、开采、集输及储运中应用化学剂(包括生化剂)及生物剂、化学(包括生化)及生物方法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油田化学不仅涉及石油天然气科学的不同部门(地质、工程、油气藏物理、储运等),涉及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不同环节,还涉及化学(包括生化)化工、物理、力学等学科、部门。它是多核心、多层次、边界模糊、与其他学科交叉穿插、发展快、变化多的学科;又是应用科学技术,以直接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为目的,其核心是化学剂和化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油田化学》(季刊)创刊于1984年,是原石油部(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委托创办的全国性石油科技期刊,主办单位为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读者对象是石油工业部门及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引文分析是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2]。我们通过对《油田化学》2010年载文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在油田化学相关研究中,该刊载文的借鉴和吸收情况,了解核心作者和文献传播利用情况,探讨其对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当前学术热点问题的反映程度。
1 资料和方法
统计《油田化学》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载文中的原著论文、综述,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或CNKI新版引文检索工具,在被引文献来源中输入《油田化学》,并在检索结果中对被引用论文的年代进行二次检索。根据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法,对总被引频次、作者群分布、关联期刊、基金论文等进行统计分析。用Excel 2007软件归纳、整合、分析所采集的数据。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5月6日。
2 结果与讨论
2.1 载文被引用的基本情况
文献被引频次表明期刊在科学研究中被使用的程度,客观反映期刊载文的学术质量。通过对被引用情况的分析,可明确期刊载文所涉及的学科范围、读者群及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3]。《油田化学》年载文分别为94、96、100、119、112篇,共计521篇;其中378篇被CNKI收录期刊引用,占72.55%。各年被引频次分别为522、430、291、207、76,总被引频次1539次年篇均被引率2.95。在378篇被引论文中,单篇论文被引的次数分布见表1。由表1可见,载文单篇被引次的论文261篇,占69.05%;被引用5次以上的论文117篇,占30.95%,共被引用994次(64.59%);单篇被引用10次以上的论文31篇(5.95%),其中22篇属于石油开采方面的研究,共被引用470次(30.54%);综述7篇,共被引用142次(9.23%);单篇最高被引次数达30次,为2007年第3期刊登的由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葛际江撰写的题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的综述文章。表2列出了8篇5年中刊发和被引用频数大于20次的论文,其中5篇是关于石油开采的研究。可见该期刊办刊特点突出,且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相关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对现场应用有较大指导意义。
表1 年载文单篇被引情况被引次数 论文篇数 百分比/%被引次数 论文篇数 百分比/% 1 101 26.72 12 5 1.32 2 71 18.78 13 3 0.79 3 54 14.29 15 3 0.79 4 35 9.26 16 1 0.26 5 33 8.73 22 3 0.79 6 27 7.14 23 1 0.26 7 17 4.50 24 1 0.26 8 378 99.96
表2 《油田化学》年载文单篇文章被引用频数>20次的论文序号 第一作者 文章题目 年/期 总被引频次/次2007/03 30 2007/01 22
2.2 被引论文作者
论文作者是决定期刊论文质量的关键,形成连续、稳定的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作者群,是办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之一[4]。在《油田化学》378篇被引用的论文中,共有1237名作者,作者与被引次数分布情况见表3。由表可见,论文被引用1次的作者数量最多,达340人,占被引作者总人数的27.49%;被引用2次的作者197人,占15.93%;被引3次及以上的作者700人,占56.58%,说明期刊有稳定的作者队伍。被引10次及以上的作者为核心层+核心作者群[5],共有139人,占作者总人数的11.24%,为高被引作者。高被引作者大多也是在《油田化学》上发文较多的作者,构成了期刊的核心作者群。他们主要来自于国内的各石油院校、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下属的各类研究院和厂矿,如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及各分院、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各采油厂、辽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厂、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等。高被引作者单位包括国内科研实力较强的石油院校、各研究院所,说明其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影响力。其中一大批作者为当前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处于科研产出的高度活跃期,作者群较为稳定。另外,也有很多来自各厂矿的作者,论文数据来自生产第一线,实用性很强。
上一篇:油田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设想
下一篇:试论油田化学药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关系